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哈尔滨市文化生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哈尔滨市文化生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哈尔滨民俗文化有哪些?
1、野游
由于受北方游牧民族影响,早在19世纪90年代,哈尔滨就有了野游的风俗。解放后,野游之风日益盛行,许多单位春夏秋季都要组织职工到郊外野游,也有以家庭为单位野游。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野游的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已成为哈尔滨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野餐
在哈尔滨,凡组织或进行野游活动,都离不开野餐。哈尔滨野餐有历史渊源,受北方少数民族饮食习惯以及后期欧洲移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起,哈尔滨人逐渐形成野餐风俗。
3、冬泳
冬泳是哈尔滨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表现了哈尔滨人不畏严寒的强壮体魄和坚强意志。冬季,哈尔滨的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十几、二十几度。冬泳者在松花江上,刨开冰面,修筑了冰上游泳池。冬泳下水时间多在太阳未出来的5—6时左右,冬泳表演时间在10—14时之间。
4、喝啤酒
哈尔滨在20世纪初就已经生产啤酒,哈尔滨啤酒厂始建于1900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哈尔滨啤酒年消费量30多万吨,人均啤酒消费量居全国首位,主要品牌是“哈尔滨”和“新三星”。
5、看冰灯
哈尔滨的冰灯始于60年代初期,是在民间传统简陋艺术形式上发展起来的。它以园林艺术为依托,以建筑和雕塑艺术为表现手法,用电灯光为光源,制作成各种冰的景物。20世纪下半页,冰灯逐步发展成哈尔滨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艺术。每年一届的冰雪节、冰灯博览会成为冰灯艺术的大观园,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1、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哈尔滨冰雪节,每年十二月份到翌年一月份举行,是我国第一个以冰雪为内容组织的区域性节庆活动。
2、 哈尔滨木兰滚冰节
滚冰节是当地的民间习俗,由来已久。元宵节晚,当地人将蜡烛点燃,放在河面上摆成各种图形,男女老少都要到冰封的江面上打滚,据说这样可以滚去烦恼,滚走灾祸,滚来好运,滚来幸福。
3、哈尔滨音乐会
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简称“哈夏会”,是国家级音乐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历时10天。
4、哈尔滨啤酒节
哈尔滨是中国第一桶啤酒的生产地,具有中国最深厚的啤酒文化底蕴;哈尔滨人纵情豪饮的风度使德国慕尼黑啤酒节上的巴伐利亚人黯然失色;风情万种的冰城美女和来自俄罗斯的娜达莎成为啤酒节上的一道眩目的风景线。
5、哈尔滨五花山赏秋节
哈尔滨五花山赏秋节,以“庆丰收”、“赏金秋”为主旋律,回归大自然,秋游五花山。
哈尔滨有什么文化历史?
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历史并不长,由一个松花江边的渔村发展衍变而来也就是一百多年的过程。如果把原来松花江沿岸的县城,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而言,呼兰、阿城、巴彦、依兰等地区就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文化。比如阿城的女真建金历史,巴彦的康熙皇帝御赐牌坊,依兰囚禁北宋王国皇帝宋徽宗、欽宗的五国城等等。近代的呼兰萧红***人生也名扬海内外。
如果单说哈尔滨市区的历史文化,就得从百年前说起了,沙俄在哈尔滨修建中东铁路始兴起了这座城市,也就是说因为有了铁路才有了城市,所以知道今天哈尔滨的街道环铁路而行,道里、道外因铁道而分。那么它的历史文化当然也就离不开铁路的建设运输而死。所以,不得不说哈尔滨的教堂比我们本土民族的寺庙多,传入的泊来用语人们张嘴就来,各种风格的欧式建筑比比皆是,啤酒、红肠、格瓦斯、大列巴至今仍然是哈尔滨的特产。霁虹桥、滨州铁路大桥、西大桥、中央大街成为哈尔滨的地标性特型,融入了中西方文明和文化的哈尔滨在二三十年代毫不逊色于大上海,有电灯电话电车,霓虹闪烁、灯火辉煌。建国初期在全国乃至时间也是闻名遐迩,流光溢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哈尔滨市文化生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哈尔滨市文化生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krw.com/post/89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