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哈尔滨俄侨日常生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哈尔滨俄侨日常生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俄罗斯对东北民间艺术的影响?
清末民初是哈尔滨音乐史上兼收并蓄的开拓时期。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都得以在此发展延伸。因沙俄的远东政策和东清铁路的修建,大批俄国人来到哈尔滨。他们侨居至此,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设施。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引发内战,通过铁路又有许多白俄侨民来到哈尔滨,在这些俄侨中不乏具有音乐才华的艺术家、学者、贵族和平民。各种各样的西洋乐器、能歌善舞的异国民族音乐得到了尽情的发展和交流,使哈尔滨形成并奠定了“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美誉。
俄国贵族?
彼得一世改革后,欧洲文化涌入俄国。舞会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美学现象,成为俄国贵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卸分。
舞会既是贵族们休闲***的场所,也是达官显贵官场之外社交的重要所在,是女性展示美丽与放逐时尚之地,更是私情泛滥的污秒之所。舞会文化在俄国的传播与发展,一方面是沙俄兴盛的缩影,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俄国贵族奢靡生活背后是逐渐走向衰落的无奈结局。
俄罗斯贵族为俄罗斯特殊阶层,基本上统治俄罗斯社会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十月革命造成了史无前例的以贵族为主体的俄侨大流亡,其人数不仅超过了俄国史的任何时期,也超过了同期的驻华外侨。
20世纪20年代俄侨贵族主要活动在中东铁路沿线的哈尔滨及其周边,30年代因为中国时局动荡而南下的俄侨贵族主要活动在上海。
俄侨贵族不仅保持了东正教特色的俄罗斯文化,而且促进了哈尔滨和上海等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助于中国的近代化。
东方小巴黎指那座城市?
哈尔滨。哈尔滨“东方小巴黎”美誉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有一种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说的。哈尔滨原名阿勒锦,清代称哈拉宾。1896年,沙俄攫取在我国修筑铁路权后,这里作为东清铁路的中心发展起来。
20世纪初,俄、英、日和捷克等在哈尔滨设总领事馆,德、法、意等10个国家设领事馆,使哈尔滨在50年间迅速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由于多国移民的聚集,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其内容之一便是建筑的多样化。于是林林总总的各式建筑,成为哈尔滨的一大特色。哈尔滨的建筑可分为:教堂建筑、巴洛克建筑、新艺术运动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古典主义复兴建筑等11个类型,使之成为体现世界建筑艺术的博物馆,从而获得了“东方小巴黎”的美誉。
还有一种说法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期望。哈尔滨经历了一百年多的发展历程,这其中西方艺术和文化对这座年轻的城市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们向往法国巴黎浪漫的氛围,向往巴黎的繁华景象。如今,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的、和谐的、包容的哈尔滨迅速吸纳并发扬了源于西方的文化,并且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品位。
也许正是哈尔滨人民不懈的努力,才打造出了哈尔滨这块“东方小巴黎”的美玉。
第三种说法,是由黑龙江社会科学院犹太历史文化研究部副主任李述笑从史学渊源的角度解悉的,记者***访中得知,他曾经在80年代提过这个问题。
如果作为一种文学的、艺术的说法去比喻,无可非议,但作为官方的正式文件,这么说是不严肃的,因为这一称呼是有一定时代背景的,事实上,哈尔滨的建筑风格很难找到巴黎式的建筑。“东方小巴黎”名称的由来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主要是在十月革命之后,大批俄侨逃离俄国,当时称苏俄,一大批逃到巴黎,还有一部分逃到了东方,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在这一意义上说,对这些俄侨难民来说哈尔滨就是“东方的巴黎”。
文学上可以这么写,但作为历史就不能用这种称谓来指代哈尔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哈尔滨俄侨日常生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哈尔滨俄侨日常生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krw.com/post/78783.html